全省煤矿智能化建设提速提效
发布时间:2023.10.08     分享到:

煤矿智能化建设是煤炭开采方式的重大变革,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,对保障煤炭安全高效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。我省站在打造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的高度,全面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,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。从上半年国家通报情况来看,全国已累计建成2320个智能化工作面,其中我省占47%,走在了全国前列。从已建成的智能化工作面看,理想状态下减人率达到30%,工效平均提升20%以上,单产平均提升10%以上,减人增安提效作用凸显。

具体来讲,试点示范方面,我省的国家首批10座智能化示范煤矿已全部建成,全省已累计建成48座智能化煤矿、1217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。标准引领方面,我省出台了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,不断完善从建设到评定的标准体系,指导煤矿分类开展智能化建设。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方面,我省引进了华为煤矿军团全球总部落户太原,众多智能化厂商在晋研发制造,装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,为加快智能化建设创造了条件。安全方面,近两年来我省煤矿安全改造资金下达不断向智能化改造倾斜,煤炭行业管理、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出台政策,进一步加大对事故煤矿的智能化建设力度。

在看到成绩的同时,我们还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。一是智能化建设难度高。全省从南向北、从东到西煤矿开采条件不一,设备种类多,智能化改造初期投入大,对智能化技术要求高,特别是重组整合煤矿采掘装备水平参差不齐,进一步给智能化建设增加了难度。二是关键技术装备有短板。目前,成套智能化技术装备、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智能化掘进技术尚未突破。各煤矿针对自身条件确定建设方案,缺乏底层通用性解决方案,制约了煤矿智能化的全面推广应用。三是“信息孤岛”现象较为严重。我省煤矿已有系统之间相互隔离,部分新系统因缺乏统一数据标准,仍在形成新的“信息孤岛”,导致煤矿各类数据难以共享。四是要素保障还不到位。缺乏智能化建设专项资金引导,特别是民营煤矿对政策性资金补贴需求强烈。煤矿智能化专业人才短缺,未形成系统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。